硅料价格回升见顶?仍待传闻中的收储方案落地
硅料价格回升见顶?仍待传闻中的收储方案落地
硅料市场先前长期以低于成本价出售,致使众多企业陷入困境。尽管目前价格有所起伏,但未来走势仍然难以捉摸,这无疑让人心中充满疑虑。
成本剖析
协鑫科技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在现金成本控制上表现尤为突出,其成本大约是每吨27070元。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西南地区的工业硅生产因为水电资源的季节性变化而受到较大影响,在水资源充沛的丰水期,其成本大约在8500至10000元/吨,到了水资源匮乏的枯水期,成本则大幅上升至11000至12000元/吨。当前正值丰水期,水电成本较低,这一因素促使西南地区部分多晶硅企业恢复生产。比如,通威公司于5月中旬重启了四川能源科技公司的生产,目前该公司的生产已全面恢复,并达到了既定标准。
价格现状
史真伟,上海有色网的代表,指出多晶硅的价格上涨不易实现。这主要由于产业链在传递过程中遭遇了压力,同时,下游企业对高价位的承受能力有限。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,多数企业尚能保持收支平衡,而过去则是“每卖出吨产品就亏损吨”。经销商们表示,部分光伏组件的制造商已经对产品价格进行了轻微上调,每次调整的价格变动范围大约在每瓦0.02至0.03元。
回暖因素
史真伟指出,光伏产业链价格之所以能够回升,主要得益于多晶硅供应端进行的结构性改革,以及组件价格向下传递所取得的成效。通过供给侧的改革,我们能够优化产能的布局,而组件价格的有效传递,又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。这两个因素,对于产业链的回升至关重要。
收储传闻
近期,关于“硅料收储”的消息在业界广泛传播,收储的产能规模从几十万吨到上百万吨不等。经济观察报向协鑫科技进行了了解,该公司负责人回应称,目前这还只是传言,官方尚未发布确切信息。若该收储计划得以落实,无疑将对市场的供需状况产生显著影响。
政策影响
上海市发改委的文件中指出,新能源发电量已全面融入市场,并且已经设立了电价机制来保障收益的稳定性。在本市,居民使用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价机制与之前的上网电价保持一致,因此每度电的收益基本维持不变。这样的政策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明确的指引。
未来走势
业内众多专家强调,硅料价格波动与收储策略之间存在紧密联系。这一策略旨在组建专门的收储企业,计划收购120至130万吨的产能。同时,他们还计划保留220万吨产能,以保持70%的开工率,满足120至140万吨的市场需求。如果收储计划无法顺利实施,将提高能耗标准,以此推动产能的淘汰。
大家对硅料储备计划的实施效果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,记得也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和将它转发出去!